2024年暑期已经接近尾声,众多家庭游客开始规划归途,众多旅游热点的客流量也明显减少。然而,对于酒店业者而言,今年的暑期似乎并不乐观:“不管人多人少,今年的酒店价格就是提不上去。”
“我们酒店今年暑期价格就降得厉害,入住率也不及去年同期。”三亚某酒店的总经理对此感到困惑,“尽管客流并未减少,但客人们似乎都住到别处去了。”
事实上,早在7月中旬,就有人注意到酒店价格的下降趋势。游客A小姐向我们透露,她在暑期前预订了北京的一家700元酒店,出行前却发现价格已降至约500元,她立刻取消预订,重新下单。A小姐的遭遇并非个案。去哪儿网的大数据显示,去年暑期价格居高不下的高星级酒店,今年的平均价格下降了8%。出境游酒店价格更是大幅下降,暑期国际酒店的平均价格下降了24%。从成本角度看,某些东南亚国家的出境游甚至比国内部分目的地还要便宜。一些曾经火热的旅游目的地酒店也开始遇冷。以淄博为例,今年暑期,当地的旅游住宿市场“不复去年盛况”,部分酒店的入住率仅在60%至70%之间。华住集团鲁中省区运营负责人许正哲表示,暑期通常是淄博酒店入住率较高的时期,但今年预订量和入住率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,并未出现去年5、6月供不应求的情况。“今年暑期,民宿市场的热度也不及去年同期。”淄博市周村区南郊镇韩家窝村民宿管理员韩新英坦言,7月底前民宿基本满房,但进入8月,入住率开始下降。随着8月的到来,整个旅游市场进入冲刺阶段,众多酒店选择降价吸引游客。近期旅行社大幅下调8月下旬机票价格,部分线路价格下调了20%,甚至有航线票价降幅超过60%。事实上,并非所有酒店都经营惨淡。此前,一则“贵州导游怒斥酒店价格疯涨”的视频引发热议。一些酒店价格高得离谱,但入住率依然爆满。这也说明,暑期酒店市场出现了“冰火两重天”。酒店从业者B君告诉我们,从他的观察来看,这个暑期生意比较好的有几个类型:一类是以汉庭、如家为代表的经济型酒店,价格不高,但入住率基本上能保证;还有一类是全季、希尔顿欢朋等基本上品质有保证的酒店,价格适当高一些也有不少消费者买单。一方面,客流量增加,酒店供给也增多。企查查数据显示,我国现有酒店相关企业256.2万家,2023年注册量达41.2万家,创近十年新高。另一方面,消费者对住宿的选择更注重品质和体验。“可以住贵的,但不能住贵了”。无论是汉庭、全季的爆火,还是高端酒店市场的蓬勃,都证明了当下消费者在酒店选择上对高品质、强体验产品的青睐。此外,消费者对旅游目的地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,不再局限于过去的热门目的地,庞大的县域市场成为新的探索方向。去哪儿网大数据显示,暑期四五线城市及下辖县酒店预订量涨幅居各类城市之首,高星酒店预订量比去年同期涨47%。在酒店价格普降的背景下,这些地区酒店均价与去年基本持平,较2019年同期则有明显涨幅。一直到现在,还有酒店从业者津津乐道过去几年里五一、十一等节假日酒店市场量价齐升的现象。“不敢想象那时候市场有多好。”某酒店负责人C君感叹,“那时候客房价格翻了三四倍都有人预订,现在基本上不可能了。”而这实际上是酒店市场回归常态的正常表现。对于酒店企业而言,如何应对常态化市场成为关键。同程旅行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程某表示,2023年暑期市场“非常态”,2024年暑期,在供给端全面改善后,市场回归常态化增长是必然的。从某种程度来看,未来对于酒店企业而言,应对常态化市场的关键还是在于产品,打造符合当下消费者认可的酒店产品,提供差异化的酒店体验才是提升品牌溢价和提升入住率的关键。酒店企业在应对常态化市场时,既要关注产品本身,也要紧跟时代潮流。智能化升级无疑是另一把利器。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,消费者对于酒店的需求已不再局限于舒适的住宿环境,而是渴望体验前沿科技带来的便捷与惊喜。酒店只有通过打造差异化产品,提供优质服务,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。同时,还需要不断学习、创新,紧跟消费者需求变化,以期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。